2025年10月31日下午,中华路小学二年级(1)班的教室里暖意融融、活力满满。教室前方黑板上,“做物权小卫士”“做守信好少年”的彩色粉笔字格外醒目,墙面“玉兰精神 中华情怀”的标语与课桌上整齐摆放的文具相映成趣,同学们身着统一校服,小手端正放好,眼神里满是对即将开启的“法治进课堂”活动的期待——“调解网”办公室主任李婷,湖北省志愿者协会法律志愿服务队叶培芬律师及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老师们的热情迎接已笑意盈盈地走进教室。一场关于物权与诚信的趣味课堂,就此拉开帷幕。

物权启蒙:从课堂认知到生活实践
“同学们,你们的铅笔、橡皮,算不算'物权'呀?”叶律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举起一片“小森林”。大屏幕上播放起生动有趣的画面,画面中的小主人公守护自己的绘本、礼貌借用同学的蜡笔,把抽象的“物权”概念变成了同学们每天都能接触的生活场景。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尊重他人物权”,叶律师特意邀请两位同学上台,现场演绎“互相借书”的情景剧。两位同学完整展示了“询问—获同意—轻翻看—说谢谢”的完整流程,赢得了全班的阵阵掌声。在热烈的互动中,同学们共同总结出朗朗上口的“借物四步走”口诀——“先询问、获同意、再使用、及时还”。叶律师走到同学们中间,亲切地问道:“记住口诀了吗?以后借同桌的尺子要怎么做呀?”同学们齐声回答,清脆的声音里满是自信。就这样,物权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悄扎根。

诚信培育:从故事感动到承诺行动
“说到就要做到吗?古时候有位叫曾子的父亲,为了实现对孩子的承诺,竟然真的杀猪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叶律师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随着《曾子杀猪》动画故事的播放,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志愿者悄悄走到后排,帮看得入神的同学调整坐姿;李主任则用鼓励的眼神,给予想发言却有些害羞的孩子勇气。
故事讲完,叶律师引导大家讨论“生活里的小契约”:“和妈妈约定‘好好吃饭就看10分钟绘本’,算不算契约呀?”“和同学约好‘放学一起整理教室’,没做到会怎么样?”同学们纷纷打开话匣子,有的说“我和老师约好上课不说话,做到了老师会夸我”,有的说“没遵守约定,同学就不相信我了”。你一言我一语间,同学们渐渐明白:原来诚信不是大道理,它就藏在和家人、老师、同伴的每一个小约定里,是连接彼此信任的温暖桥梁。
承诺内化:从笔下文字到心中诚信
最让同学们兴奋的实践环节来了——制作“我的承诺卡”。李主任、叶律师、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以及老师们分工合作,有的给小朋友们发卡纸,有的弯腰指导不会写字的小朋友们用图画表达,有的提醒小朋友们把字写得更工整美观,还有的迅速记录下小朋友的珍贵瞬间。
教室里顿时变成创意的海洋:有的同学用工整的字迹写下“我会按时还同学的橡皮”,旁边还画了一颗小星星;有的画出两个小朋友握手,标注“不碰他人物品”;还有的特意留出空白,准备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家庭小约定”。李主任、叶律师与老师们穿梭其间,为每一份创意点赞。

成长展望:从法治种子到未来花开
活动在温馨的合影中步入尾声。李主任、叶律师与举着承诺卡的同学们合影——镜头里,灿烂的笑容,漂亮的承诺卡,整齐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构成了此刻校园最温暖的画面。
这场以“物权诚信伴成长,法治童心护未来”为主题的法治小课堂,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物权”与“契约”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感知、可实践的生活准则。课后,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在借用物品时会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用完及时归还;家长们也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分享课堂所学,还拉着家人一起制定“家庭小约定”。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读懂了“法律就在身边”,更在“借物四步走”的口诀里、在“我的承诺卡”的书写里。活动给同学们悄悄种下了知法、懂法、守法的种子,也为校园法治氛围注入了温暖而扎实的力量,静待这些美好种子在日常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