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下午,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申骞带领海商庭庭长施峰峰、立案监督庭负责人袁溥等一行,应邀前往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调解网”及武汉市武昌区周冶陶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会”)走访调研,并与省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研究会会长、“调解网”负责人宫步坦,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安安,特邀调解员叶培芬、李光福、万亚南展开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宫步坦详细介绍了研究会及“调解网”的建设运行情况,以及在参与多元解纷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李安安教授则结合海商法学术研究背景,围绕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关键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随后,双方聚焦海事海商纠纷案件先行调解、调解协议执行中的难点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调解组织与特邀调解员队伍建设等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
最后,申骞副院长表示,对研究会及特邀调解员长期以来为武汉海事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提供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调解员们秉持情、法、理相结合的原则,耐心疏导矛盾、弥合分歧,不仅为法院诉调对接工作注入了专业动能,有效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更切实缓解了海事审判压力。面对新时代下的新任务、新要求,武汉海事法院将与研究会深化合作,从三方面发力,共同开创长江内河海事海商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调解人才培育,提升专业能力。联合搭建常态化培训交流平台,通过共同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案例评析会等形式,围绕新型疑难海事海商纠纷的调解技巧、法律法规适用、调解心理学应用等内容,加强对特邀调解员及潜在调解力量的系统培训,合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调解员队伍。
二是拓展合作领域维度,深化研究实效。加强对涉外及新型海事海商案件调解规律的前瞻性研究与针对性试点课题攻关,探索建立更高效的调解模式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鼓励特邀调解员在案件调解中挖掘代表性、典型性案例,向最高院多元解纷案例库报送,以案例促规范、以研究助实践。
三是推动数据共享互通,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反馈调解案件的类型特点、对策建议、成功经验及现存问题,通过数据联动共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助力长江内河海事海商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为流域航运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